正法解行林 佛學講堂 - 宗喀巴大師

宗喀巴大師偈讚
釋尊大法,策源月邦,派分三幹,化各一方,
錫蘭支那,爰及西藏。蓮華生後,密咒當陽,
律像經教,若存若亡,末流猥雜,染風孔張。
大師崛起,濁激清揚,菩提之道,次第宣鬯,
下中上士,胥歸金剛,根深枝茂,德隆譽芳。
此土禪淨,今亦淪荒,扶戒研理,救之不遑。
唯師與我,志趣相當,千年萬里,不隔毫芒。
我行未逮,我心正長,瓣香先覺,景仰無量。
支那釋子太虛敬禮
宗喀巴 (藏文:ཙོང་ཁ་པ་,藏語拼音:Zongkaba,威利:Tsong-kha-pa,意為宗喀人,1357年-1419年),法名羅桑札巴,意為 「善慧」,藏傳佛教格魯派(黃教)創始人,其弟子克主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,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,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,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的化身。 宗喀巴42歲時,得到佛護的《中論釋》,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,了悟到「緣起性空」,提倡「應成派中觀見」,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,主張「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」,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。
宗大師著作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
辛巳年秋初,宗大師在惹珍寺(噶當派的根本道場)為大眾講授噶當派的「菩提道次第」,並日日在阿底峽尊者聖像前至誠祈禱,因而出現稀有瑞相──親見從釋迦世尊直至南喀堅贊之間所有「噶當派」傳承祖師,特別是親見阿底峽尊者、仲敦巴、博多瓦、霞惹瓦諸師,賜授許多教授教誡達一個月之久,最後阿底峽尊者之手置於大師頂上說:「你當對教法作廣大的事業,利益有情,成就菩提,我願為你的助伴。」

  大師親見傳承祖師現身加持的吉祥徵兆,又有當時很多前、後藏智者和著名的大人物都再三請求大師著述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契合內外緣起,大師允如所請。於壬午年,大師時年四十六歲開始撰寫。

  由道前基礎、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,直到寫完「奢摩他」的時候,大師心想:「毗缽舍那是那麼艱深,即使我把它完成,也未必有益於眾生,不如就此結束吧!」因此便想就此擱筆。就在此時,文殊菩薩現身教導:「無論如何,你都應該把毗缽舍那這部分寫完,眾生將會因此而獲得中等利益。」經文殊菩薩勸勉教誡,大師重披發心鎧甲,在與文殊無別之上師前,猛利祈禱,據說大師觀察空性時,所有《般若經》中,二十種空性的解釋諸句,在紙頁上有銀書文字之象,浮現於虛空之中,依照這樣的現象輪番地獲得觀察,此後,大師就徹底完成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

文章來源:參考《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》、《至尊宗大師傳》
解行林佛學講堂
電話:04-22399319 -- 傳真:04-22399315
地址:臺中市北屯區太祥東街79號
正法解行林© All Rights Reserved.
$ {price}
合計 : $