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法解行林 佛學講堂 - 關於解行林

關於解行林佛學講堂
解行林佛學講堂(能海法師)所要推展的是對於一整本論著,從頭到結束都細細的解釋及思惟,所學的有《廣論—道前、上、中、下士及止觀、入中論善顯密義疏、現觀、辯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,不僅在字義上學,還要思惟字義上的道理而形成獲得正知見的理路。因為學習佛法,主要是學習論著的理路思辯;此必須依著整本論來學習,且透過討論思惟來形成理路,是建立正知見必要的途徑!當然,之前就必須要學習宗義《宗義寶鬘和章嘉宗義》為基礎;若能兼學別解脫戒之《南山律在家備覽》及菩薩戒之《菩提正道菩薩戒論》及《龍樹六論》、依《彌勒五論》解釋的《金剛經》《六袓壇經》《淨土心經》等,但佛法的義理是兼融互不相違的!
上能下海法師
        台灣省屏東縣人,1956年生,在俗時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,任教國中多年,初始學習顯教教理:《印光大師全集》、《南山律在家備覽》及法相唯識學,兼學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等論典。有感於宗喀巴大師中興佛法,繼承阿底峽尊者之教法,又重戒律,其所造《菩提道次第》,大小兼備,次第圓融,完整無缺,復為一補特伽羅易知便修之成佛教授。心生敬仰,乃發願專崇道次第圓滿教法。

        法師為有助於以理路思辯方式學習之僧俗學人,能勝解三藏智理,復思:佛法修行精要,能透由理路思辯廣為宣流,必起大作用,且有助於佛法的學修。遂應邀於萬佛寺大專部教授《菩提道次第略論》、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及此論之「奢摩他」,並開講《宗義寶鬘》、《四宗要義》、《入中論講記》,又於該學院之研究所教授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後半部之「毗缽舍那」、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。另應邀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教授《土觀宗派源流》及《宗義寶鬘》,並在新竹福嚴佛學院教《四部宗義》。

       值此末法時代,法弱魔強,誠如歴代祖師大德所說:「佛陀教法隱沒之時,喜黑法方實力強大,喜白法方勢單力薄。是故趨入非法之徒,長壽無病利惠眾多,趨入正法適得其反,此本規律修士莫懼。敦巴格西如此教我,故當思惟此對治法。」。故知,末法眾生福薄,法幢難樹,不樹則佛法永滅,眾生將長趣暗途,永無出離也。是以,法師常自許若不努力為法犧牲,恐魔安枕高臥、竊笑在旁矣。更廣發大願,為令漢藏佛法久住,盡此報身,鞠躬盡瘁,弘法利生,繼續策勵有情,共同疾速圓滿佛位。

善知識介紹-上能下海法師略傳
       釋能海,台灣省人,1956年生,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。在俗時即細讀深研顯教教理。1992年落髮,出家為僧,法名釋能海。出家受具,從此可以護持正法,廣利有情矣,乃一志潛心佛法。嗣為深入專精學習,遂不辭遠道,負笈各地,深入學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後半部之「奢摩他」及「毗缽舍那」、《宗義寶鬘》,兼學代表中觀宗由龍樹菩薩所造之《龍樹六論》及唯識宗之根本著作即《彌勒五論》等論典乃至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、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》、釋《現觀莊嚴論》之《顯明佛母義之燈》、《入菩薩行論》、《釋量論》、《中觀寶鬘論》等論著。

       法師在二十餘年求法期間,仰仗三寶及諸佛的悲心、加持,及諸師長慈悲攝受,多方譬解詳為講說,不僅克服障礙,兼學得理路思辯內涵,善巧抉擇甚深及廣大經論的要義,並能掌握大小乘修行法要。

       法師出家受具以來,乃一志潛心佛法,親近善知識深入專精學習《菩提道次第》,《宗義寶鬘》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後半部之「奢摩他」及「毗缽舍那」。次先後學習《龍樹六論》、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、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》、釋《現觀莊嚴論》之《顯明佛母義之燈》、《入菩薩行論》等論著。

$ {price}
合計 : $